在中国老龄化挑战日益严峻的当下,社会公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2023年是我国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点,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并迈向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一年,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在各地积极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之际,广东保险学会日前在广州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研讨会。平安养老广东分公司、太平养老广东分公司、泰康养老广东分公司、国寿养老广东省分公司、大家养老广东分公司参会代表介绍了广东养老保险机构相关业务开展情况和特色做法,并从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基本养老保险精算平衡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可行思路。
建设养老产业人才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老年人服务需求的不断多元化,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多地最近陆续出台了入职奖补等优惠政策。
7月7日,《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就业补贴及岗位补贴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从事一线养老服务满3年,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1.2万元;在深圳,2023年5月1日起,符合相关条件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8000-1.5万元的入职补贴,入职后还可以享受每月100-800元的岗位补贴;西安市近期出台措施,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按留用人数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山西省日前出台措施,对今年7月起入职并从事老年人服务的从业人员给予3万-6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山东省对养老机构中的毕业入职人员,分别给予1万-2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目前全省共有1211名大中专毕业生获得奖补1232万元;江苏省将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还纳入城市积分、准入落户政策范围。
“针对养老服务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泰康将逐步加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优秀人才进入养老服务业。”泰康养老广东分公司战略客户业务部总经理钟胜辉表示,未来公司将会加强与养老服务专业院校的合作,探索定向招聘模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安心长期从事养老服务业,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热爱养老事业、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养老服务团队,为养老事业的良性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推动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互补
随着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我国在养老保险的构建上基本完成了以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第二支柱年金补充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年金的三支柱体系政策和框架。其中,个人养老金享受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并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宣传推广,吸引了一批城镇职工开户和投资。
“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优惠政策细化不够、政策协调不足,制约了个人养老金业务全面普及。”国寿养老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序表示,基于以上不足,国家进一步推出商业养老金试点政策,旨在与个人养老金形成相互补充,进一步丰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可更广泛地覆盖和触达人民群众。商业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形成互补关系,满足不同层次群体需要。在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中或其他高端人才中,更适宜推广灵活度高的商业养老金产品。这需要发挥政府引导职能,进一步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
根据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制;而商业养老金是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主要依托保险经营规则创新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服务。
自2023年1月1日起,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太平养老广东分公司助理总经理别俊表示,根据相关测算,个人养老金的税优政策对于个税税率10%以上的群体具有税优激励,但目前随着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实际纳税群体比例较小,对于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来说,递延纳税的激励作用有限。商业养老金作为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采用账户与产品相结合的模式,以积累养老金为主要功能,支持个人长期持续积累养老资金,并可提供一定的身故、意外伤害等附加风险保障。商业养老金是税后缴纳,也避免了这部分不纳税或低税率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在领取时要扣3%个税的问题,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强,是个人养老金的有力补充。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总的来看,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被充分激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银发经济的崛起,日益壮大的老龄群体和围绕“养老”产生的多层次需求,也会增添促进发展的新动力。
大家养老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焦亚杰认为,要从养老保险产品、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方案规划方面弥补和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创新养老保险产品,设计贴合不同客户及家庭需求的矩阵化产品,为客户做好养老财务规划,并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填补市场上中长期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的不足。其次,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围绕客户最关心的“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生活社交”三大场景设计服务,结合产品的风险分层和服务的专业分级,匹配顾问分级服务。最后,打造多元养老方案规划,针对不同人群和需求实现财富效益最大化和服务体系的定制化。
“在解决老百姓康养问题上,我司努力尝试将现有保险保障业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如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办以及打造企业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为老百姓和企业项下的员工提供养老服务、专项体检、慢病管理、保健医生、就医陪诊等服务。”平安养老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拟任)刘延博表示,在服务产品供给端,平安养老将规划形成“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失能预防”的服务体系。
广东保险学会会长周宏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养老保险机构可以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障、辅助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探索、积极作为。一是聚焦重点人群,进一步探索覆盖老年人、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新市民等重点人群的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二是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稳步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商业养老金试点,形成具有特色的试点成果。三是延伸服务链条,积极探索保险产品和健康养老管理服务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产品保障和服务协同优势。四是开展公众宣传,通过行业合力,提高社会公众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养老保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