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视互联官方网站!
广州云视互联网有限公司
保险知识
基础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保险知识>>基础知识
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正当维权
2023-03-22 1228 返回列表
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亦是销售过程中频现误导性说法的重灾区,更引得相关部门出面“降温”,提示消费者理性看待相关产品,警惕误导性宣传。

受利率下行等多方面影响,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成为金融市场受追捧的爆款产品,“锁定3.5%复利”“稳赚不赔、跑赢通胀”“强制储蓄、资产配置、财富传承”等宣传语出现在各类社交平台上。

一位寿险代理人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款兼具保障和储蓄功能的产品,增额终身寿固有其独特优势,问题在于,“部分营销员用所谓的分红和保底收益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当成理财来卖”。他直言,增额终身寿险主要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养老、储蓄功能较少,有的同业在销售过程中将该产品类比理财,忽略保障功能,偏离了产品的设计初衷。

在此过程中,还有多家保险公司因为存在产品问题被监管“点名”。如,此前海保人寿、和泰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小康人寿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相关产品被迫下架。

“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话语。但这里的‘3.5%’并非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保险消费者如果中途退保,可领取保单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所缴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缴保费。

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有关统计数据,若在投保后第一年退保,可能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约在2%-2.5%之间,前期退保损失较大。但此相关内容,在销售环节通常不会向消费者做出详细介绍。

针对长期存在的销售误导现象,从消费者角度,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应确认保险合同内容后再投保,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承保机构、保障范围、除外责任、保费、保险金赔偿或给付条件等,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保险产品,在了解合同重要条款后再投保。

在投保后有纠纷时,应选择合法合理途径维权,在购买保险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应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不法行为。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和《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保险销售人员应当向投保人提示、解释、说明格式保险条款,否则投保人可以主张撤销保险合同,或者主张某些与投保人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无效或者不成为合同内容。同时,保险销售监管规定要求,人身保险产品销售过程应当保证可回溯,线下购买应当全程录音、录像。

因此,如果保险销售人员没有科学准确地向消费者解释说明保险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责任免除、收益计算、费用扣除等条款,因工作人员的误导而购买了保险产品,可以向相应的保险公司主张撤销保险合同,要求全额退还保险费,还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二维码
广州云视互联网有限公司 邮箱:admin@yunshihulian.com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光谱中路11号3栋307
Copyright © 2022 广州云视互联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02970号-1